1月4日,我们评论了新赛季国内联赛三大新政,《体坛周报》,认为放开异地搬迁政策争议很大。
三大核心新政的小批评是,中超俱乐部的外援人数从4人增加到5人。加强中超联赛的比赛水平和强度,可以为国足水平的提高奠定核心基础,而只有高水平的比赛才能保证国脚的竞技状态甚至技术水平,这本来应该是共识。目前国内高水平选手少,年轻选手跟不上是客观事实。要提高联赛质量,只能让更多水平高于中国球员的外援上场,这样才能带动国际球员保持更好的竞技状态。同时,更多的外援可以通过外援的合理选择和使用,让中下游球队提高竞争力,也可以向亚冠的外援政策看齐。这个新政策没有问题。
至于放开称谓,被很多人解读为放弃中性名称政策,这是一个明显的误解,仔细阅读足协的规定就能明白。事实上,上届足协出台的俱乐部中性名称政策,既是改革方案的要求,也是俱乐部长期稳定发展的良策。虽然赶上了经济去地产化、金元足球退潮、三年疫情等客观困难,但中性名政策以及随之而来的俱乐部股权改革政策却相当尴尬。不是迫使俱乐部立刻改变生活方式,而是大量俱乐部死亡,但这一切都不是中性名称政策造成的。这次足协放开冠名权,只是为俱乐部增加了业务收入,从根本上坚持了中性命名的方针。其实没有争议。
真正有争议的是放开异地会所搬迁的政策。俱乐部呼吁搬迁背后的逻辑是什么?其实就是急功近利而已。有些俱乐部并不是真的想改变运营模式,也不想努力去服务本地球迷,但还是想靠过去的喂饭方式生存。但有些地方如果真的想用心踢球,可以从底层做起,让球迷和球队一起成长发展。引入高水平俱乐部只是目前的政治诉求。
无论哪个俱乐部、哪个地方需要从外地搬过来,都与我们所期待的俱乐部生存发展模式相违背,与我国职业联赛、俱乐部的长远发展方向相违背。过去的事实已经充分证明,到处只想找“奶妈”的俱乐部必然会灭亡,无一例外,区别只是时间的长短。
(德里森)
相关直播
相关录像
相关集锦
相关短视频